全球快播:拨响富民金“蒜”盘 守护沃野好“丰”光

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/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  2023-06-07 15:49:20

自5月大蒜进入收获季以来,一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,便能闻到空气中氤氲着的阵阵蒜香。蒜农们忙着给收获的新蒜剪须,来自外地的蒜客们也纷纷赶来务工,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。

邳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,大蒜栽培历史悠久,拥有“世界大蒜看中国,中国大蒜看邳州”的美誉。该地培育出的邳州大蒜个头大、肉质脆、蒜油含量高、耐储运,被誉为白蒜中的上品,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。自2008年邳州大蒜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,邳州市政府全面统筹、科学规划,紧抓地理标志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发展机遇, 在大蒜种植标准化、科学化、产业化方面做足文章,拨响致富增收“金蒜盘”,推动“邳州大蒜”成为兴一方经济、富一方百姓的“区域名片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种出“科技范” 擦亮特色品牌

实现整地、除草、播种、植保、收获、分拣等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;大蒜质量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%……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邳州市近年来持续推动大蒜产业科技创新,大力推进标准化、科技化种植,走出了一条“科技范十足”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之路。

“自邳州大蒜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,邳州市先后制定了《地理标志产品 邳州白蒜》等7个地方标准,建立起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,实现了政策协同、业务联动和信息共享。”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有关负责人介绍,邳州市一方面在大蒜种植品种、标准化种植区域、疫情疫病监控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进行详细归类划分,建立起大蒜产品质量档案,另一方面构建起与邳州市大蒜行业协会、龙头企业等单位的有效联动机制,开展大蒜行业标准分析,对现有相关标准进行梳理,并鼓励大蒜生产经营企业将自身企业标准转化为地方标准,形成行业协作合力。据统计,目前,邳州市已出台团体和行业标准4项,排查出1项需要进行修订的标准,参与制定1项黑蒜食品安全省级地方标准和2项市级标准。

在此带动下,邳州大蒜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全市种植的大蒜完全实行标准化种植,从种植、田间管护、采收到深加工等均采用标准化作业模式,在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,有力保障了大蒜品质。目前,邳州市全年种植大蒜面积达到60万余亩,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大蒜生产基地;已建成省级以上出口示范基地16个,实现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覆盖;建立起以宿羊山镇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拥有绿色标准化、农业产业化、经济外向化等5个“国字号”大蒜示范基地。

好土培良种,良种育好蒜。近年来,邳州市一直致力于大蒜良种的创新与提升,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,研发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。目前,邳州市共建成大蒜标准化示范区10个,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“徐蒜815”“徐蒜917”“徐蒜918”“鲁蒜王1号”“鲁蒜王2号”等10个以上,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0%以上;始终坚持结合生产抓科研,先后研究和推广水肥一体化、双色膜覆盖栽培、病虫害防控等大蒜优新配套生产技术15项,推动“邳州大蒜”品牌越做越大、越做越强。

鼓起“钱袋子” 做强产业链条

为进一步发挥大蒜增值效应,邳州市推动大蒜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,推进“地理标志+”发展模式,实行“公司(农民专业合作社)+商标(地理标志)+农户”的生产经营方式,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径,有效拉动了全市蒜农种植的积极性,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
成立大蒜产业化联合体,指导涉农企业和组织推广运用地理标志;加快大蒜深加工产业孵化基地、大蒜交易市场和恒大、国隆等大蒜冷链新项目建设;开发出脱水蒜片、蒜粒、蒜粉、大蒜素、大蒜油、黑大蒜等20多种产品……在一系列有效举措的推动下,如今,邳州大蒜已发展形成拥有60万余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、20万余名产业从业者的大产业,拥有一条集种植、深加工、贸易、研发、市场服务等为一体,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百亿元完整产业链条,建成5个集中收购市场、1个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,大蒜年交易量达到100万吨。

随着大蒜初加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大蒜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发展,黎明食品、绿之野生物食品等龙头企业脱颖而出,带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不仅帮助当地农户增加收入,还通过各项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。2022年,邳州市从事大蒜生产和购销的各类企业达300余家,带动蒜农亩产收益平均达到8000元至1万元。

“接下来,我们将聚焦成果转化,进一步提升邳州大蒜的产品质量和地理标志监管,突出品牌意识,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、大力推广地理标志运用、持续加强执法监管、加大地理标志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下大力气,切实提高‘邳州大蒜’地理标志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,促进全市大蒜产业提档升级。”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有关负责人表示。(通讯员 侯志远)

(编辑:刘珊)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